降低流通成本關鍵在于落實 農產品是重頭戲
日前,國務院出臺十項措施旨在降低物流成本。數據顯示,我國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與發達國家8%~10%的數字相去甚遠。其中,我國農產品流通環節繁冗、成本難降的問題最引人關注。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十項措施是眾望所歸,但執行起來仍有較大阻力,還望相關實施細則盡快出臺。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降低流通費用十項政策措施。
農產品是重頭戲
記者發現,這十項政策措施中,有四項是專門針對農產品流通的,包括降低農產品生產流通用水用電價格;規范和降低農產品市場收費;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開展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這意味著,如果政策落實得較好,包括主營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經營農副產品的超市在內的涉農流通企業將受益最大。
此前就曾有專家指出,由于農產品加工、運輸倉儲和流通環節受農村物流體系相對薄弱等因素影響,農產品流通環節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物流成本在農產品價格成本結構中占相當大的比例。根據調研數據,我國蔬菜水果在流通環節中的損耗率平均達30%,而農產品物流發達國家的該項數據僅為1.5%。
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耿書海表示,近年來國務院領導非常關心菜籃子的商品價格,特別是菜價,主要原因是流通環節太多,增加了成本。歸根結底,我國的流通體制太原始,沒有發揮經濟規模優勢,創新農產品流通體制應該提到日程上來。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從這十項政策中可見政府對農產品市場發展的重視。我國物流成本一般占總成本的30%~40%,鮮活農產品則占60%左右,而發達國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以內。
物流成本早成痼疾
中國商業聯合會的資料顯示,2005年以來我國物流總成本占當年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而西方發達國家同類指標是8%~10%,差距十分明顯。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社會創造的很大部分財富消耗在流通環節上,這給中國經濟造成沉重負擔,阻礙經濟轉型,同時還會推高物價水平,阻礙消費的釋放?!?/p>
在流通行業從業多年的深圳時代物流企業的袁先生表示,從整個行業來看,今年受收入下滑、成本上升的影響,大部分企業利潤回落。2009年國務院下發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但是物流企業的負擔依然很重,企業經營效益呈下滑態勢。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透露,政府十分重視物流成本高企的問題,降低流通費用工作在2012年年初的時候已經布置下來。崔忠付表示,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偏高。物流企業稅負較重,包括各種過路費等收費項目太多,物流成本高的直接結果就是推漲物價。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做過統計,2011年我國物流成本是8.4萬億元,占整個GDP的17.8%。因為物流成本的增長速度高達11%以上,2012年我國物流成本很有可能超過9萬億元。從2012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看,仍然會回升到18%左右,而西方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就是8%~10%,我國比它們高了大約1倍。也就是說,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成本要高出4萬億~5萬億元。
期待政策落實見效
對于如何解決流通成本高企問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降低流通成本的核心問題是降低物流成本。實際上,我國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非常大。因為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成本高出4萬億~5萬億元。如果能將其省下來,在7%的經濟增長水平下,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解決企業效益問題,就有了基礎。
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雖然這次出臺的十項措施中的一些是業內長期以來呼吁的,而且是對行業形成實質性利好的,減免流通領域稅費也已達成共識,但實踐中每一項稅費的減免卻都阻力重重。業內人士多數認為,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后期各項政策的落實。對于一些目前仍比較原則性的提法,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出臺實施細則。
有專家提議指出,我國流通領域存在的核心問題仍是組織化程度低,流通環節過多。根治流通頑癥,切實降低流通環節費用,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要落實到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創新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流通企業核心競爭力等具體問題上來。